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

觀世音菩薩

觀世音菩薩
  觀世音菩薩舊云:光世音、觀世音,略稱觀音,新云:觀世自在、觀自在。
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與 觀世音菩薩的因緣相當的深,俗話說:「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。」可見 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是家喻戶曉,男女老幼無所不知。尤其是  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的教化精神,長期以來成為亞洲文化的堅定信仰。觀世音菩薩在布施及禪定兩修持上,有登峰造極的成就。祂的布施,不但包括一切的財施、 法施,而且能解除男女老幼一切的畏懼恐怖,所以人們又尊稱祂為「施無畏者」。
為什麼我們說「戶戶觀世 音」?主要由於《妙法蓮華經》第二十五品〈普門品〉的盛行;《法華經》乃經中之王,而〈普門品〉又是《法華經》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。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 說: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 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。 觀世音菩薩,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由此因緣,故稱「觀世音」菩薩。「觀世 音」係鳩摩羅什舊譯,玄奘新譯為「觀自在」,中國則採羅什的舊譯,稱為觀音。
為什麼 觀世音又名「觀自 在」?此係指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之意。首先要「觀」一切的人、事、物,在上面得到自在,沒有罣礙,無所得、無所求,才能真正得到解脫。因為 觀世音菩薩有 般若智慧,照見五蘊皆空,所以能救苦救難。而一般人執五蘊為我,無法照見五蘊皆空,所以有人、我之分別。當真正能做到無人、無我時,則能以眾人之苦難為苦 難,才能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。
《楞嚴經》上云:「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,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」 談到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,耳根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,意即「反聞聞自性」。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,以致受外境所動,而生起煩惱,進而造 業,再受流轉生死的苦報。而 觀世音這個「觀」,不是用耳聞,而是用清淨心來觀,觀察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,能不為所動,所以能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界。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:「佛告觀世音菩薩,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,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,乃至六道罪苦眾生,聞汝名者見汝形者,戀慕汝者讚歎汝者,是 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,常生人天具受妙樂。」故知, 觀世音菩薩與此方世界眾生特別有緣,也因如此,殿堂之中常見與 地藏王菩薩,同為 釋迦牟尼佛之左 右脅侍,合稱「娑婆三聖」。
觀世音菩薩亦與 大勢至菩薩並為 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,輔佐 阿彌陀佛教化眾 生,合稱為「西方三聖」。《悲華經》中記載,將來 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,觀世音菩薩將遞補佛位,名為「一切光明功德王如來」,其所化之土名為「一切珍寶所 成就世界」,比現在的極樂世界,更加殊妙莊嚴。
在《華嚴經》中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中,第二十八位 便是參訪 觀世音菩薩。經上亦提及 觀世音菩薩的淨土,是在印度的南方的「補怛洛迦山」。祂在那裡,結跏趺坐,無量菩薩恭敬圍繞,聆聽 觀音菩薩宣說大慈 悲法。如從此一記載來看,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,就在娑婆世界的南印度。
根據《大悲經》記載:佛在補陀落伽 山, 觀世音菩薩的宮殿中。此時 觀世音菩薩,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三千大千世界,說明於過去無量億劫前,在 千光王靜住如來處,學習「大悲心大陀羅尼」,頓 時,從初地菩薩超越到八地菩薩,應時具足千手千眼。由於受持大悲神咒,生生世世皆得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。因此 觀世音菩薩發願:「假使有眾生,能受持讀誦 大悲神咒者,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,我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。」
說完之後,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:「觀世音菩薩,於過去無量劫中,早已成佛,其名號 正法明如來。由於祂的大悲願力,仍然示現為菩薩。大家應當常供養 觀世音菩薩,專心稱念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可以得無量的福德,可滅無量的罪業,臨命終後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。」
由此可知,西方極樂世界的 觀世音菩薩,也是方便的權現,而非根本道場。根據上述經文,大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 觀世音菩薩,以及專念 觀世音菩薩名號,以此迴向往生極樂世界,同樣都能夠往生淨土。
依我國的觀念來說,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就在浙江的普陀山。一千多年前,有一位日本僧人,名叫慧鍔,來華求法,請到一尊觀音像,欲帶回日本供養。當船經過 舟山群島時,遇上狂風大浪,傳說當時的海面出了許多鐵蓮華,船無法航行,只好將聖像請上了一個小島。在島上建了一座寺院供奉 觀世音菩薩,居民稱此寺院為 「不肯去觀音院」,此即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 觀世音菩薩道場之由來。與 文殊菩薩的五台山, 普賢菩薩的峨嵋山, 地藏菩薩的九華山,並美齊名成為中國 佛教的四大名山。
至於觀音靈感的事蹟,曾有一個向 觀世音菩薩求智慧得智慧的例子: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, 因修《法華懺》二十一天,夢見 觀世音菩薩以甘露水灌其口,醒來之後便得辯才無礙。《觀音讚》:「觀世音菩薩妙難酬,清淨莊嚴累劫修;三十二應遍塵剎,百 千萬劫化閻浮。」由此可見 觀世音菩薩的智慧,是經過累劫多時修成的,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。成就了智慧以後,就以大智慧來度眾生。
根據《玄奘大師傳》中記載,玄奘有多次祈求 觀音的靈感經驗。例如:當他經過八百里流沙河時,上無飛鳥,下無走獸,遇到了多少的惡鬼邪妖,都因持誦《心 經》而去除了魔鬼。另有一次出了玉門關,夜宿沙漠,隨從的胡人忽然起了變心,玄奘即時稱念 觀世音菩薩,胡人頓失殺心。又有一次,玄奘正橫度八百里流沙, 經過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,無水可飲,他和所騎的馬臥倒沙漠之中。此時,大師乃一心繫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心中默禱:弟子,此行不為個人名利,但為求無上大 法,加惠眾生。素仰菩薩慈悲,尋聲求苦,弟子現在的危難,期望菩薩能慈悲救拔。到了晚上,忽有涼風觸身,全身舒暢,馬兒也能起來走了,走了十多里,馬兒忽 然走向岔路,又經數里,忽見青草數畝,並有一個水池。奘師與馬,始得救濟,此一水草並非原有,乃 觀音菩薩慈悲變現而來。
又根據《佛祖統紀》中記載,唐朝憲宗時,陝西一帶的人民,未曾聽聞三寶之名,因此 觀世音菩薩化現為馬郎之婦,以度化當地之居民。有一天,漁村出現了一 位賣魚姑娘,手裏挽著魚籃,沿街叫賣。輕柔的聲音,秀麗的容貌,吸引眾人一擁而上,爭相買魚。姑娘說:「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,不是買來吃的。」於是一傳 十,十傳百,整個漁村都知道這位賣魚姑娘。
後來,漁村裏一些單身的年輕人,漸漸對她起了愛慕之情。姑娘 說:「我只有一個人,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?不如我教你們誦《普門品》,誰能一夜之間背熟,我就嫁給他。」第二天一早,能背誦的,居然有二十多人。姑 娘說:「今天改教《金剛經》,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,我就嫁給他。」結果能背誦的,仍然有十多人。後來,姑娘又教眾人誦《法華經》七卷,約定三日之內,若 有人能背熟,一定嫁給他。結果三日期限到了,只有一位年輕人「馬郎」能背誦。於是,他滿心歡喜,把姑娘迎娶入門。
正在欣喜之際,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,突然死了,傷心的馬郎只好把愛妻埋葬。過了幾天,有一位老和尚來到馬郎家,告訴他說:「不要悲傷了,那位姑娘其實是  觀世音菩薩,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。若不相信,何不撬開墳墓看看?」說完,人就凌空而去。馬郎聽完,半信半疑的找人開棺一看,愛妻的屍體早已不知去 向,當下才恍然大悟。由於此典故,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,自宋代以後,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。因她手提魚籃,又稱之「魚籃觀音」。
至於中國隋唐時代及日本的觀音相,多蓄鬍鬚,現男子身相。而今流傳民間的 觀世音菩薩塑像,都現女相,以其柔和愛語的母性特質,代表菩薩憫念眾生的慈悲心腸。
附註: 普陀洛伽山,即普陀山。一名補陀洛伽山。《華嚴經》又稱補陀落伽山,蓋梵名也。在今定海縣之東,距縣百餘里,孤矗海中。  
法住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《參考資料》:
佛學大辭典、佛教的救世精神、觀世音菩薩與觀音法門